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網咖巡禮》嘉義首間「3A網咖」極速特區:R5 3600搭RX5700XT打造高C/P電競體驗
炎炎夏日的南台灣,擁有眾多獨樹一職、別具特色小吃的嘉義,在人來人往的嘉義市郊區域裡,跟著老闆邱瑞新先生走進一間網咖店門,店裡正在迎接忙裡偷閒的上班族和正逢下課休息的學生族群,門口堆著一座AMD 3A包裝盒小山,琳瑯滿目的用上Ryzen處理器和Radeon顯示卡,這裡正是全嘉義第一間採用AMD 7nm「真香牌」產品的電競網咖「極速特區」,它們看上的自然是3A為玩家和店家提供的高C/P值遊戲體驗。 AMD在去年推出首波7nm等級產品,尤其在處理器方面更是將效能和價格間平衡發揮的淋漓盡致,已經加入AMD懷抱的一般消費者玩家對此肯定並不陌生,「AMD等於C/P值」這樣的公式,對於網咖業者來說更是如此。 邱老闆表示,約莫是兩三個月前開始導入AMD家的產品,目前店內總計共有14台3A電競區,「主要當然還是因為AMD的高C/P關係」,不難理解,實際查看了電競區採用的系統規格配置,搭載的是AMD Ryzen 5 3600這顆多工和效能兩相兼具的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其實也是多數一般玩家有創作者相關需求時不錯的選擇,而邱老闆也是看準了這點,因為網咖玩家常常會需要同步開啟多款軟體和工具,並且時常會在各軟體之間切換,而R5 3600本身搭載6C/12T配置,在多執行緒的加持下,也讓這點更能輕鬆應付玩家需求。再者,也是因為R5 3600這顆處理器本身的時脈表現不俗,在執行一般日常遊戲時也能輕鬆應付。 「我其實也是有考慮過Intel 10代...」邱老闆承認,但最終還是考量到網咖成本效益問題,畢竟Intel這一波新處理器雖然在效能表現上對比前一代有些微提升,但整體因為處理器腳位變更的關係,使得處理器升級需連同主機板一同更換,這在現階段疫情波及的當下,網咖業者們必須將荷包掐的緊緊的,要把各種成本考量都算進去才行。 這麼說確有些誇張,畢竟在AMD的規劃上其實目前R5 3600和新一代B550主機板下的AM4腳位都可能會在Ryzen 5000處理器時替換,但現階段來說,邱老闆選擇以B450系列主機板作為R5 3600的平台對應(畢竟當時尚未有B550),為的就是在未來能夠在成本的考量下,盡可能的在最小的波動下,跟上網咖話題性的同時,還能持續輕鬆的做硬體升級。而R5 3600採用AM4腳位便成了絕佳的目標選擇,即便未來要做硬體升級,不管是換上B550主機板、甚至X570系列都能直接對應。 網咖玩家在遊玩遊戲的需求和一般消費玩家的設定不同,尤其網咖因為客群的廣泛,還必須考量到全面性,並非單純僅以射擊遊戲或是RPG遊戲作為購買考量,因此在搭配的硬體添購上也必須做到通盤考慮。 和北部玩家不同,據邱老闆透露,來往極速特區的玩家雖然仍有學生族群,但主要客群仍是以一般上班族或老玩家為主,因此在使用的需求上是以大螢幕為主,為了要能輕鬆應付大螢幕(如27吋以上大小)的效能,其所搭配的顯示輸出自然也不能馬虎,看上了AMD顯示卡RX5000系列的來勢洶洶以及眾多贈禮好康,極速特區一上來就直接出大招:電競區全面換搭高階Radeon RX5700XT顯示卡,並且提供32吋以上螢幕給玩家使用,目的自然是為了滿足客群的同時,也能兼顧穩定的效能表現。 我們也偷偷問了邱老闆未來是不是會有更多AMD產品導入,邱老闆表示目前雖然仍是處在測試階段,但來客普遍來說回饋反應都不錯,畢竟目前仍處在疫情方解封之際,也還不能算是處在業績巔峰時期,「未來會繼續觀望!」這次R5 3600加上RX5700XT的組合在整體的成本效益下來看,看來是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水準,尤其在處理器這方面更是令老闆龍心大悅,「以後應該還會繼續往上升級!」其實,老闆甚至不排除未來將有可能全面導入AMD處理器作為店內主力產品也說不定,只是目前仍就在測試階段就是了,看來AMD確實已經開始在網咖老闆們心中,打下一定程度的興奮劑了。 看完了內裝,再回來看一下剛才沒提到的店內布局吧!走進店內就會發現內部主要為兩大區塊,一是直接對外的禁菸區,另外則是內門後獨立區塊,可團練使用。而當目光好不容易從門口3A小山移開後,不免就開始被店家提供的各種服務所吸引,除了基本的網咖遊玩內容以外,極速特區還提供了包含店內點餐以及自助洗衣的功能,不過洗衣需填寫洗衣單,洗加烘一桶50元的價格方便玩家使用,另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店內提供了兩間包廂,能讓想要在此過夜的玩家,有個歇腳的所在,包廂內也除了備有雙人床墊外,還有電視以及額外兩台電腦主機可供玩家使用,等於是過夜還有專屬的私人空間可以進行打game! 另外,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極速特區店內也馬上做了對應,包含進店一律須測量額溫,不超過37.5度才可進入,同時也希望玩家能配合社交距離的維護,配合人員開台,如果有鄰座需求的話,也會需要配戴口罩,同時櫃台也提供酒精方便玩家消毒使用。 在實際價位方面,先前提到極速特區分一般區和電競區(AMD區),兩者在價格方面稍微有些微的小差距,以一般區來說,平日價格為每小時15元、3小時40元和8小時100元這樣的設定,但電競區的部分則是每小時20元、3小時50元、8小時110元這樣的設定,簡單來說就是只需要額外多花10元,玩家就能直接獲得效能大翻身的體驗。另外,假日另有斟酌多收費的設定,並且也有提供包夜計費,讓玩家可以整晚都沉浸在網咖的世界裡。(價格詳細見下圖) 目前一方面為了打響3A電競網咖知名度,二來為了提供玩家遊戲體驗,極速特區網咖目前都會優先以電競區(也就是AMD平台)作為首要推薦給來店遊玩的來客,確保來客們只需要花少少的錢,就能有超順暢的遊戲體驗。 綜觀來看,極速特區目前挾帶著「嘉義第一3A網咖」的名號,打響了不少名號,未來若引進更多AMD相關產品,不只能幫電腦帶來成本上的慰勞,另一方面也幫玩家帶來更好的遊玩效果,對玩家和極速特區來說都是雙贏的好結果。 回過頭來看,傳統上至少在這一兩年以前,網咖的硬體配備幾乎都可說是Intel和NVIDIA的天下,但近年來由於AMD Zen架構的輔助下,促使在一般消費玩家們眼中已經有很不錯的好評,這點無庸置疑;但對於網咖來說,業者需要的是話題和穩定性,AMD近年對於網咖的布局可說是逐步站穩腳步,尤其在中台灣和南台灣更是明顯,其中又以Ryzen處理器為網咖業者帶來絕佳的效果,而「3A網咖」整體來說也是一個話題所在,確保網咖業著在同行中能夠有一定的競爭力。 至於在顯示卡部分,Radeon RX5000系列顯示卡目前正在逐漸穩住陣腳,搭配AMD不斷推出的穩定驅動更新,同時也針對各種新遊戲的最佳化,整體來說穩定性已經有在慢慢上升當中,隨著時間的推進,驅動的穩定度勢必會繼續往上提升。而接下來在高階顯示卡部分,新一代的Big Navi系列即將登場,屆時有可能再度幫自家Radeon顯示卡拉高在網咖業者們心中的聲望,但這就等待時間慢慢來證明了!不過,至少AMD已經證明在網咖業者的心中,已經開始佔有一片天! (01) 店名:極速特區網際網路 嘉義館 (02) 電腦分配: 電競區,14台,為AMD R5 3600處理器與Radeon RX5700XT顯示卡 一般區:48台, (03) 座椅:豪華沙發座椅 (04) 地址:600 嘉義市吳鳳南路238號 (05) 電話:05 223 4090 (06) 廁所:有 (男女分開) (07) 營業時間:24小時 (08) 計費方式: 1小時15元,3小時40元,8小時100元。 AMD電競區只要多加10元。 (9) 臉書官網: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傳RTX 3080/3090顯示卡擬採雙面PCB搭配「跨越式輔助處理器」設計,正反面都有風扇
什麼?連GPU都要有CoProcessor (輔助處理器)?那不就跟以往80386SX CPU搭配80387 Co-Processor (亦俗稱Math CPU)的作法一樣?到底是什麼樣的需求,才讓GPU這個負責繪圖的處理器,也要搭配輔助處理器?喔!原來業界傳出NVIDIA在即將發表的最新GeForce RTX 3080/3090顯示卡中,將採用革命性的「Traversal Coprocessor」(暫翻成「跨越式輔助處理器」)設計作法,將帶動全新高階顯示卡PCB(印刷電路板)嶄新設計的創新風潮。 據悉,NVIDIA將最快於2020年9月推出下世代Ampere架構的RTX 30系列顯示卡,其中,將讓GPU效能再往上提升,有機會讓重量級3A遊戲在4K解析度下也能暢玩。 至於更高階的Titan顯示卡,據悉將更名為,且最高搭載24GB記憶體,功耗更直達350W,等於是一台主流電腦功耗。至於在先前網路傳出的RTX 3080公版顯示卡實體照,其風扇設計看起來很像眼鏡框架,但一邊有風扇,另一邊卻沒風扇! 難道說,先前瓦斯爐的RTX 2080顯示卡功耗達250W都要兩顆以上的風扇的設計,這次RTX 3090需要350W的顯示卡卻只要一顆風扇就能搞定嗎?那你可能忘了看一下RTX 3090公版顯示卡的背面,其實還有顆風扇是設計在這裡的。 根據Coreteks在YouTube發布的「繪圖卡新革命即將來臨」中,說明到RTX 3000系列將採用獨特創新設計,在先前發布之RTX 3080公版顯示卡中,其正面有一顆風扇,背面也有一顆風扇,而這樣做的用意,可能是針對兩顆GPU來分別做散熱。類似當今的電競筆電,也是採用雙散熱風扇的設計,分別負責將CPU和GPU的熱量排出。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537qwchiAw ▲ Coreteks發布之「繪圖卡新革命即將來臨」影片說明 如果說RTX 3080顯示卡的風扇採用一正一反的配置設計,那Coreteks猜測裡面的PCB應該是採用雙面設計,也就是正面將會有一顆主要GPU處理器,背面也有一顆「Traversal Coprocessor」(暫翻成「跨越式輔助處理器」),之所以他們會如此猜測,可能也跟NVIDIA先前註冊一個Traversal Coprocessor專利有關,由於眾所周知,在Turing RTX時,其內建GPU核心、RT Core與Tensor Core,至於Ampere GPU裡面,可能其內建了GPU核心,至於光線追蹤的部份,則是交由這個Traversal Coprocessor來處理。 這麼設計的用意,很有可能在高階顯示卡中,不要將所有的GPU核心+RT核心+Tensor核心都放在同一顆GPU晶片裡面,其預留光追需要空間,使得其整體功耗大提升,而若改成上述的GPU+coGPU方式,這樣GPU核心就只做GPU相關的事情(如繪圖核心引擎、多重流處理器、光柵引擎),至於光線追蹤方面,則是交給coGPU來處理。如此一來,可以將負擔平均分配給這兩個處理器,透過這樣分工的作法,不僅可將熱量平均分散,以讓整體繪圖效能大幅提升。 此外,由於NVIDIA的Turing架構用在RTX 20系列,而後來NVIDIA又推出Turing GTX,用在中階與入門GTX 16系列。前者內建硬體光追(即內建RT Core與Tensor Core),而後者就沒有內建硬體光追。根據這樣推論的話,上述的雙GPU作法,就可以變成GPU 核心搭配Traverse輔助GPU,應用在高階的RTX 30系列,而中階與入門的顯示卡(可能叫做GTX 26系列),則只要配置一顆GPU核心,如此便可簡化設計,簡單製表說明如下: ▼ Traversal Coprocessor應用說明 (PCDIY! 推論) 其實,以處理器發展史來看,最早CPU因為效能有限,在處理一些數學類、訊號類等大量運算資料需求,就必須搭配FPU (浮點處理器,或稱Coprocessor,或稱Math Processor)、DSP (數位訊號處理器)、VPU (視訊處理器),甚至還有獨立的SPU (音效處理器)…等等,只是後來CPU效能越來越強,把上述的功能全部整合進去。 後來在90年代至2000年初,數位影音的興起,當時有所謂的硬體MPEG解壓縮卡,當然要顯示畫面也都一直搭配一張「2D顯示卡」,後來這些功能也都被CPU收編,使得現在的CPU裡面,都含有Video加速引擎,以及「內顯」,就連音效卡的所有處理需求也都搞定,讓新一代的電腦能夠再微型化,一顆處理器就搞定幾乎所有的運算需求。 然而到3D遊戲世代,因為3D畫面處理更加複雜,CPU就算時脈再怎麼往上提升,也無法應付越來越繁重的3A級遊戲需求,此時GPU就可以當成類似輔助處理器的角色,幫助CPU來處理繪圖方面的所有運算,達到術業有專攻的分工作業方式,以達到新世代電腦應用需求,這其中也包含新的GPGPU等應用。 由於遊戲也越來講究真實,在遊戲裡面的各項物體與其物理運動方式也越來越講究,而在2005年AGEIA公司就推出所謂的PPU介面卡(物理處理器),也就是後來的PhysX物理加速卡,可以針對複雜的物理運作進行加速,搭配GPU可用來處理更複雜的3D遊戲場景,讓遊戲畫面更加逼真。後來該公司也被NVIDIA收購,把其技術整合在後來推出的GPU裡面。 從上述可以看出,不管是CPU或GPU,都是根據後來推出的技術,逐漸廣納百川,將各式功能全部都整合在單顆處理器裡面。然而,當然隨著市場應用的不同,CPU和GPU也開始將裡面的功能拆分出來的作法了。例如以CPU來說,先前Intel推出各式內建內顯(iGPU)的處理器,後來因為市場需求,也推出了無內建內顯的F版本,來讓一些想要組裝電競桌機為主的玩家,可以選擇較便宜但只提供CPU功能的處理器,再搭配dGPU (獨立顯示卡),以節省整體組裝費用。 至於GPU來說,目前NVIDIA主推RTX (有硬體光追)與GTX (無硬體光追)的顯示卡,但這樣就要設計兩款GPU,且前者的RT Core和Tensor Core佔用的GPU Die面積其實不小,若直接用遮蔽RTX的方式來變成GTX又太浪費,因此,以老黃刀法來說,要切GPU根本易如反掌,因此將RTX GPU切割成GTX GPU + Traversal Coprocessor根本不是難事!再加上有申請上面的專利,因此讓業界猜出RTX 30系列將配備GPU + Traversal Coprocessor,而推論GTX 26系列將只配置GPU核心。 那麼再說回來了,那個含有Traversal Coprocessor的PCB,是否可以獨立做成一張輔助顯示卡(就類似前述的PPU卡),讓原先買GTX 26顯示卡的玩家,只要再接一張Traversal Coprocessor的介面卡,就能升級到具有支援硬體光追的RTX 26顯示卡呢?這其實非常有趣,就等9月NVIDIA正式公佈之後,就知道答案了!
-
不只驅動與更新不停、LOGO也要順便一下,AMD Radeon被意外發現更新了LOGO
隨著下一世代遊戲主機的內在處理器與顯示晶片都是由AMD一手包辦,有著地主優勢的條件之下,勢必會想要在下一世代的顯示卡之戰中扳回一城,為了要能夠讓玩家感受到新的Radeon顯示卡已經不一樣了,有玩家在遊戲的預告截圖中發現了新版的AMD Radeon LOGO。 根據一位名叫Casmoden的Twitter網友在一款名叫《Godfall》的遊戲宣傳預告片中,意外發現一般會在預告畫面最底部顯示各家平台和協力廠商資訊的地方,AMD Radeon的商標和現行的設計有著「些許」不同。 Radeon其中的「R」、「D」、「E」三個字母在設計上有著比較明顯的更動,整體字體也更加銳利一些,如果玩家在將AMD旗下的Ryzen和EPYC的LOGO放在一起,會發現整體的字體設計風格會更加趨向一致,像是三者共通「R」、「E」的字樣都更換成了有缺口而非現行的封閉設計,理論上算是統一產品線視覺識別。 關於AMD下一世代的Big Navi顯示卡已經讓許多玩家敲碗很久了,在規格上將會使用與Xbox Series X和PS5顯示晶片一樣的RDNA 2架構,能夠支援光追之外,根據不久前AMD表示將會棄用4GB以下顯示記憶體版本的顯示卡設計,在整體的規格方面理論上應該會有相當值得期待的地方,說不定新一代顯示卡也能夠像處理器一樣讓眾玩家們都大喊「真香」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含內顯Ryzen 4000 Renoir效能揭露,華擎X300M-STX迷你桌機即將採用!
AMD的Ryzen 3000家族(代號Matisse)已於日前全部推出,包含Ryzen 9、7、5、3全系列都採用7nm製程、Zen 2架構、支援PCIe 4.0規格,記憶體官定時脈為DDR4-3200,成為絕佳電競與高效能桌機的處理器選擇。然而這些處理器都沒有內顯,必須另購一張顯示卡,才能讓電腦正常輸出視訊以利操作。對於那些幾乎不玩遊戲的一般使用者與商用人士來說,這些處理器可能不是他們的優先選擇。 對比Intel的絕大多數處理器來說,只要是非F的版本,都至少有內建GPU,而AMD的主流處理器(如上述Matisse家族)都是沒有內建GPU的設計,當然消費者也可以買有內建GPU的處理器(AMD稱這些產品為APU),也就是後面有G的版本,例如先前Picasso家族的主流Ryzen 5 3400G與入門Ryzen 3 3200G,若要再入門一點的處理器,還可以選擇Athlon 3000G。只是Picasso家族其實還是12nm、Zen+架構、PCIe 3.0的規格就是了! 而真正7nm、Zen 2架構、PCIe 4.0規格的APU (代號Renoir),AMD是先推出,包括Ryzen 4000家族U系列(15W超低功耗版)、H系列(45W高效能版)與HS系列(35W高效能兼顧省電版),讓筆電廠商可以優先導入上述的處理器,來設計出各階商用筆電,或是另搭獨顯,來設計出各式電競筆電。 在桌機處理器的部份,為滿足上述桌機的一般用戶,APU也將推出Renoir桌機版,也就是Ryzen 4000G系列,包含Ryzen 7 4700G (Pro版、非Pro版、低功耗GE版)、Ryzen 5 4400G (Pro、非Pro版與低功耗GE版),以及Ryzen 3 4200G (Pro版、非Pro版與低功耗版本),以取代先前Picasso家族。 ▼表 AMD Renoir (Ryzen 4000G)桌機處理器規格列表 這次Ryzen 4000G一樣內建Vega繪圖晶片,高階的Ryzen 7 (8C/16T)內建Vega 8 GPU,時脈約2000~2100MHz;而中階的Ryzen 5 (6C/12T)內建Vega 7 GPU,時脈約1900MHz,至於入門的Ryzen 3 (4C/8T)則內建Vega 6 GPU,時脈為1700MHz。在效能上可以預期,這次Ryzen 4000G將比先前Ryzen 3000G還快上許多! 由於Ryzen 4000G有內建GPU,相較於沒有內建GPU的Ryzen 4000來說,更有吸引力,因為進可攻(能搭配獨顯來組電競機)、退可守(直接使用內顯來組一般工作機)。且以8C/16T的Ryzen 7 4700G和Ryzen 7 3700X來說,前者的時脈為3.6~4.45GHz (尚待確認)且有Vega 8內顯,後者的時脈為3.6~4.4GHz但沒內顯,就算是即將推出的Ryzen 7 3800XT更新版將時脈提升到4.2~4.8GHz,也是沒內顯,對於想組上述進可攻、退可守的玩家來說,可能會以Ryzen 4000G系列為優先選擇。 當大家都在敲碗AMD何時推出Ryzen 4000G的時候,已有優先透漏Ryzen 4000G的測試結果!該網友採用ASRock (華擎)即將推出的DeskMini 2/X300、型號為X300M-STX的迷你桌機,搭配Ryzen 7 4700G (8C/16T)工程版本APU,基礎時脈為3.5GHz,其Vega 8內顯時脈為1750MHz,搭配DDR4-3200 SO-DIMM來測試3DMark Time Spy場景,結果獲得CPU分數為8522分,Graphics分數為1182分。這樣的成績,已經可以幹掉筆電版Ryzen 4800HS (Vega 8,1600MHz)的7597與1092分了!贏面為8~12%不等。然而這也是因為前者的GPU時脈設定比較高,所以才讓這顆Ryzen 7 4700G的效能表現非常強勁! 而ASRock這款X300M-STX迷你桌機/準系統,內部主機板為Mini-STX (147x140mm)尺寸,採用AMD X300晶片組,支援AM4插槽。可支援全系列Ryzen處理器(Ryzen 4000G應該是搭配Beta BIOS去支援的,由此也等於間接揭露A300/X300/A320等晶片組主機板,也是能支援到Ryzen 4000G的)。而ASRock UEFI BIOS也採用桌機級的設計,亦提供各種超頻選項,搭配X300提供的超頻支援功能,可讓消費者進行各式調校,讓迷你桌機也能有一般桌機的效能發揮。 值得注意的是,讀者若仔細觀看其測試配備,可看到該電腦裝了64GB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333MHz (DDR4-2666),因此跟一般裝16GB為主的電腦配置上,似乎還有些差別。不過若以測試3DMark來說,效能差異不會太多,而要是讀者看到其記憶體僅用DDR4-2666來運作,要是調到DDR4-3200的話,效能應當還會有所提升!
-
NVIDIA Titan成絕響?RTX 3090有望取代:搭載24GB記憶體、350W功耗
老黃這一刀下的猛!過往每代NVIDIA顯示卡即便都有著主流最高階「xx80」或Ti版本,但再往上都還有著頂級的「Titan」扛著一片天,象徵著普通玩家到不了的世界,像去年的Titan RTX就不是一般玩家會想選擇的主流顯示卡(畢竟客群嚴格來說也不同..),但「Titan」這個稱號有可能在NVIDIA GeForce RTX 3000系列中打破,「Titan」一詞或將成絕響。 外媒消息指出,NVIDIA似乎打算將Titan顯示卡取消,RTX 3000系列最高級版本將不是以往大家想像的RTX 3080 (或Ti / SUPER),而有可能會是RTX 3090!雖然確切名字還無法確定,再者,也不能確認該顯示卡是否會有Ti和SUPER版本,但外媒似乎非常肯定RTX 3090將推出。而為何斷定它將會是壓垮「Titan」的最後一根稻草? RTX 3090的定名仍是個未知,但確切使用的晶片、記憶體等資訊都已曝光,此外先前也已經陸續有RTX 3080的相關資訊流出,將採用GA102晶片、搭載GDDR6X記記憶體,頻寬則是達到至少300-bit以上。拿來和這次的RTX 3090做對比的話,規格對照如下: ● RTX 3080:搭載10 GB GDDR6X記憶體、頻寬達320-bit、功耗320W、提供3組DP和一組HDMI ● RTX 3080 (Ti / SUPER):搭載11 GB GDDR6X記憶體、頻寬達352-bit、功耗320W、提供3組DP和一組HDMI ● RTX 3090 (Ti / SUPER):搭載24 GB GDDR6X記憶體、頻寬達384-bit、功耗350W、提供3組DP和一組HDMI 上述RTX 3080的規格上已大致確認,比較無法確認的是RTX 3080和RTX 3090是否會有Ti或SUPER版本,另外,RTX 3080 (Ti / SUPER)的記憶體是否為11GB也是待確認,但RTX 3090類別中的24GB卻已經是確認數字,這個原先只有在Titan RTX上出現的天文記憶體數字,接下來非常有可能將下放給主流玩家。 如果NV接下來真的打算走這一步,我們將有可能看到有史以來最強的「Titan」顯示卡 (RTX 3090),畢竟以Titan RTX來說,它具備史上最多的CUDA核心,同時記憶體數字也是超狂的高,但想想目前主流遊戲在開始迎接1440p和2160p畫質到來的當下,遊戲所需的記憶體數目也開始陸續突破8GB大關,先前、全面進入至少6GB記憶體的天下,從這點上來想,倒也就不意外NV會有此一著。(只是這張顯示卡價格會是多少就....)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發布最新市占率與發展藍圖,2022年Zen 4確定5nm製程,伺服器市佔翻倍!
雖說Computex 2020因COVID-19疫情而延期,但不少世界級科技大廠仍會每年6月初發表最新的產品資訊,並分享其營運成果。適逢7nm處理器推出滿週年,AMD也於今日稍早更新其最新的。裡面含有最新產品資訊、處理器5年發展藍圖與市占率。例如2022年的Zen 4架構確定以5nm製程設計、EPYC伺服器市占率翻倍等資訊,值得一看! 自2017年開始,AMD導入全新Zen架構處理器開始,之後每一年都會發表新世代的產品,搭載新的功能、提升效能,並採用新的製程技術,讓其處理器的整體表現更好! 在桌機處理器方面,AMD在2017年推出14nm的Zen架構Ryzen 1000系列,隨後2018年推出12nm、Zen+架構的Ryzen 2000系列,而最大的改變在於2019年推出的7nm、Zen 2架構的Ryzen 3000系列,首度支援PCIe 4.0規格,加上整體C/P值出眾,使得不少玩家投向AMD的懷抱。 至於下世代Zen 3架構的Ryzen 4000系列,則還是維持7nm,將是最後一代AM4插槽的處理器。到了2022年之前的再下世代Zen 4架構的Ryzen 5000時,就會採用新的5nm製程,到時候可能會改「槽」換「die」,採用新的插槽設計,屆時就要換主機板囉! 至於高階桌機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AMD同樣以超高核心數與執行緒數來設計,以目前最高階產品即擁有64核心128執行緒,讓工作站能順利發揮出絕佳效能,TR系列採用7nm、PCIe 4.0、支援DDR4-3200等更好的賣點,以及更犀利的售價,完全碾壓Intel的對應產品,使得Intel不得不趕緊推出新的處理器來因應! 至於伺服器產品方面,AMD於2017年推出第一代EPYC處理器(14nm、Zen架構,代號Naples),當時的旗艦擁有最高32核心64執行緒,首次於伺服器市場嶄露頭角,並技壓Intel。隨後,2019年再推出第二代EPYC處理器(7nm、Zen 2架構、PCIe 4.0規格,代號Rome),這次直接升級到64核心、128執行緒,將Intel還停留在28核心、56執行緒的設計狠狠甩在後頭。 接下來第三代EPYC Milan處理器預計於2020年至2021年推出,同樣採用7nm製程,但效能應該會比EPYC Rome更好。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之前AMD會推出5nm的EPYC Genoa處理器,正式讓伺服器也進入5nm新世界! 除了處理器之外,在互連架構方面,AMD的Infinity Fabric架構,也陸續從CPU之間的互連,延伸做到連GPU也可以互連的Infinity架構,這部份主要是應用在HPC(高效能運算)與數據中心在大量運算下,為各個節點(CPU、GPU)搭建的資料高速公路,以讓運作結果能夠互通有無。由此可看出AMD也希望將自家GPU產品趕緊帶入伺服器應用,以追趕NVIDIA在該領域的進度。 說到GPU部份,這次AMD在「遊戲卡」方面,也列出其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發展藍圖。除了2019年推出7nm、RDNA架構的Radeon RX 5000家族(代號Navi 1X)之外,接下來預計2020年應該會推出7nm、RDNA 2架構的新Navi家族(Navi 2X),其具備強化的能效、硬體支援光追、且支援可變動著色頻率等新功能,已知Sony PS5與微軟Xbox Series X等下世代遊戲主機,都採用這款GPU,屆時正式上市後,玩家可以期待畫質與效能將會有更好的表現。 至於再下世代的部份,透過GPU Roadmap可以看到2022年之前,AMD會發表RDNA 3架構的Navi 3X家族,將採用更先進的製程(可能是5nm,但在簡報上先不寫死,以預留未來更改的空間),相信到時候效能應該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至於GPU「運算卡」的運算應用方面,這部份主要是針對HPC(高效能運算)與數據中心的設定的發展藍圖,這部份AMD在現階段Radeon Instinct運算加速卡中,仍是以7nm、GCN架構的Vega GPU為主。至於2020~2021年將會推出7nm、CDNA架構的GPU加速卡,採用上述的第二代AMD Infinity互連架構,並有針對機器學習與HPC領域優化過,以吸引伺服器市場使用。 至於再下世代的GPU運算卡的部份,將採用更先進製程(可能是5nm)、CDNA 2架構的GPU產品,搭配第三代AMD Infinity互連架構,讓其可以延伸到Exascale (1 Exa FLOPS)的極致水準。 由於AMD的CPU、GPU產品,其售價都設定比競爭對手的產品還便宜一些。讓消費者能用更少的費用,來搭建更好規格、更高效能的電腦。如今已有不少玩家們改用AMD的平台,因此AMD也在其資料中公佈目前的市占率,以供消費者、客戶、策略夥伴、投資人來參考! 先來看AMD的EPYC處理器市佔率來看吧!由於EPYC不僅規格優、售價優,實測效能優,因此獲得各大SI廠商的支持,紛紛推出AMD架構的伺服器產品。而NVIDIA在2020年GDC發表的DGX A100資料中心伺服器,也選擇搭配AMD的EPYC Rome來當其主要處理器。看來EPYC將是高階伺服器產品的首選。 至於市場佔有率方面,根據,累積自2013年至2018年底的統計,AMD的1P與2P伺服器市占率大概達到5% (此為AMD參考IDC的數據,另外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則是4.5%)。而到了2019年底,AMD宣稱市場佔有率則達到8%,成長力道將近翻倍 (請參考下圖的右邊藍線部份) ! 至於AMD的客戶端處理器平台,這部份則包含了桌機、筆電,但不包含IoT裝置或嵌入式產品。以桌機處理器為例,由於Ryzen家族處理器同樣也具備規格優、售價優,實測效能更優等特色,因此不少玩家紛紛買單,在組裝新電腦或是新買筆電時,會開始把AMD納入採購選項。而且AMD自2017年至2020年的處理器,都會持續使用AM4插槽,讓消費者在升級處理器時,大多情況下是不用更換主機板的,因此獲得玩家廣泛的推薦。 也由於上述的理由,可以發現上圖的左側部份,可以看到2017年底AMD的市占率從8.7%提升到2018年底的13.4%,到了2019年底更提升到16.9% (參考上圖的橘線部份),成長力道強悍! 再看下方的筆電(包含電競筆電)市場成長部份,也是2018年算是大爆發的一年,從7%成長到12%,至於2019年底則是再成長到16%。在筆電數量方面,則是2020年將成長到135款以上。這些廠商包含宏碁(Acer)、華碩(ASUS)、戴爾(Dell)、惠普(HP)、聯想(Lenovo)、微軟(Microsoft)等筆電產品。 若再看下圖商用筆電部份,2018年成長比較少,僅從7%提升到8%,到2019年底之後,就提升到11%。至於在商用筆電數量方面,則是2020年將成長到70款以上。目前有惠普(HP)和聯想(Lenovo)在主推AMD筆電產品。 從上述AMD發布的最新市占率與發展藍圖,可以看出AMD在近4年內,徹底改變了伺服器、桌機、筆電等處理器市場,不僅從其市占率的提升可以看到,AMD以更好的製程、更棒的規格、更佳的效能表現,讓客戶買到超高C/P值的處理器產品,果然夠香! 只是在GPU產品部份,這部份他們也老實的列出,2017年還佔有33.1%,但2018年卻跌到26.5%,而2019年也只維持打平的26.6%狀態(參考上上上圖的紅線部份)。由此可見這部份,AMD雖說GPU也已推進到7nm,但其效能表現只能與競爭對手的中階產品相比,對於不在意NVIDIA的顯示卡是幾nm、只要玩得順就好的玩家來說,還是無法造成購買的欲望。 雖說目前已有兩大遊戲主機廠商都用AMD的產品,而Mac裡面也有不少搭配Radeon GPU的產品,但在一般消費性顯示卡市場部份,AMD實在得再加油了,做出真正能讓對手怕到的高階產品,才有機會提升市占率!
-
4GB顯示卡掰!AMD宣布不再推4GB版本顯示卡,未來將以6GB或8GB為主
隨著現今的遊戲畫質越來越好,材質貼圖與光影所需要占用的顯示記憶體也跟著水漲船高,顯示記憶體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更別說下一世代主機所帶來的畫質革命,4GB的顯示記憶體恐怕是不夠用了…至少AMD是這麼覺得。 近期AMD Radeon與遊戲事業部行銷經理Adit Bhutani在官方社群裡發了 ,文中表示隨著現在遊戲的畫質表現越來越逼真,4GB的顯示記憶體已經成為遊戲性能表現上的絆腳石。 AMD使用自家的Radeon RX5500XT 4GB與8GB版本進行比較,測試了《邊緣禁地3》、《決勝時刻:現代戰爭》、《極限競速地平線 4》、《火線獵殺:絕境》、《重返德軍總部II:新巨像》五款遊戲。在最高畫質之下,即便是1080P解析度,8GB版本性能表現還是都比4GB版本要高出至少12%甚至是20%以上。 而這還只是遊戲允許記憶體不足的情況下強制執行的結果,顯示記憶體不足除了造成FPS值下滑外,也可能會使遊戲出現當機、材質貼圖異常,或是像《毀滅戰士:永恆》一樣,直接把更高畫質的選項給直接關閉,不讓玩家有選擇的機會。 有鑑於越來越多遊戲因為4GB顯示記憶體而拖累遊戲效能,加上下一世代的遊戲需要的記憶體只會更高,AMD宣布將從現今的RX5000系列開始,逐步淘汰掉4GB顯示記憶體的版本,並以6GB與8GB版本的顯示卡替代。 以目前的遊戲環境來說,使用8GB的顯示卡在1080P的畫質條件下,確實可以提供相當充裕遊戲緩衝空間,但若是4K解析度的話,8GB要全部吃光並非難事,因此AMD宣布淘汰4GB版本,除了代表這樣的「最低限度」組合已經過時了之外,或許也正暗示著自家下一代的顯示卡,在顯示記憶體方面將會有驚喜也說不定喔!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市佔突破兩成!Steam硬體調查曝光:Intel市佔連月下滑、玩家正逐漸脫「I」入「A」
PC玩家們對於想必並不陌生,包含最佳遊戲、免費遊戲等等都有固定的排行榜持續更新,雖然五月進入遊戲荒,較少遊戲推出和更新,但在眾多調查中,近期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玩家硬體配備的使用,Intel自從年初以來,處理器在玩家市場上的市佔率連月下滑中,五月份時,Intel市佔率下滑了0.74%,這數字看起來不大,但其實所有的市佔率都直接跑向對手AMD手上,也就意味著:「玩家們在選擇處理器時正逐漸朝向AMD」。(想必Intel不樂見XD?!) 雖然說Intel綜觀四月份的硬體市場Steam市佔,處理器方面仍是有高達,但畢竟市佔率下滑是事實,加上近期雖然新推出Intel Comet Lake-S處理器,但對比先前的第九代處理器效能成長數值並不多,而且又要改「槽」換「Die」的關係,Comet Lake-S帶來的成長並不高,Intel玩家們只能期待下世代的Rocket Lake是否會來曙光了。 不過,雖然在處理器方面AMD可說是勢在必得,畢竟接下來還有更強的Ryzen 4000處理器即將到來,但在顯示卡的部分,AMD對手NVIDIA在一般玩家的心中還是比較大宗的選項,市佔率近9成,尤其在Steam調查中,,AMD這邊在最常用顯示卡前十名中唯一上榜的僅Radeon RX580,看來AMD在顯示卡方面雖然有現階段的RX5000系列帶動C/P效能,但對一般玩家來說,除非專業玩家還會衡量,否則的話一般玩家初次組裝電腦時,還是會以NVIDIA作為入門選擇較常見,AMD現階段只能寄望即將到來的Big Navi顯示卡系列了。 另一方面,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玩家最常使用解析度調查中,第一名不負眾望是1920 x 1080、使用率高達63.51%,但再下一個常見的反而是1366 x 768、使用率達10.91%,這解析度雖然在桌面PC上已不常見(畢竟螢幕的價格已經不貴),但在超級入門筆電上還是能時常看到。在高解析度方面,3840 x 2160雖然已出現多時,但在遊戲中的影響力仍不高,使用率僅2.17%,但這也不意外,畢竟在現階段這個PC射擊遊戲爆發的時代,FPS數值高才是王道,4K直接讓FPS砍半以上的結果,並不是多數玩家樂見的。(就看AMD和NV誰先搬出牛肉囉XD!) 總結來說,AMD在CPU方面的策略和強勢度已經開始影響玩家(Gamer)心中的地位,一直以來多數玩家都會認定Intel才會對遊戲帶來直接影響,但AMD的影響力已經逐漸拉起;至於在顯示卡方面,NVIDIA仍是大宗,但接下來雙強還會陸續針對高端顯示卡推出新品,屆時仍會有一波波動,還未組機的玩家可以再觀望些。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 Radeon RX 5600 XT顯示卡升級版展現極速1080p遊戲效能
AMD於2020年初推出Radeon RX 5600 XT顯示卡,帶來極致高效能、高逼真度的1080p遊戲畫面。我們非常高興宣布眾多AMD合作夥伴廠商推出Radeon RX 5600 XT顯示卡升級版,以與先前12 Gbps版本大致相同的價位帶來更高效能,即刻暢玩現今頂尖3A級遊戲大作以及電競遊戲。 華擎、華碩、撼訊、藍寶科技以及XFX等廠商皆透過網路與實體通路開賣Radeon RX 5600 XT 14 Gbps版本顯示卡。此外,透過技嘉與微星等AMD合作夥伴廠商販售的12 Gbps版本顯示卡,也可以依循其官網的操作指示免費升級至14 Gbps速度。 目前配備14 Gbps記憶體速度版本以及12 Gbps可升級版的顯示卡清單,可參閱這裡。 Radeon RX 5600 XT顯示卡採用高效能與高節能的RDNA架構以及領先業界7奈米製程技術,以令人驚豔的性價比優勢為1080p玩家帶來高效能、高逼真度的極致遊戲體驗。Radeon RX 5600 XT顯示卡更結合先進的Radeon Software多項軟體功能呈現令人驚豔的視覺逼真度與反應速度更快的遊戲體驗,其中包括Radeon Image Sharpening、Radeon Boost、以及Radeon Anti-Lag。 優惠再加碼!在2020年5月30日前購買活動指定款AMD Radeon RX 5600 XT顯示卡,透過AMD Radeon Raise the Game優惠方案,即可獲贈《惡靈古堡3》以及《魔物獵人世界:Iceborne Master Edition》含擴充內容套裝。還可以免費獲得為期三個月適用於PC版本遊戲的Xbox Game Pass for PC,盡情暢玩超過100款高品質PC遊戲。玩家可在2020年6月30日前至活動官網兌換,超值優惠魅力難擋。
-
絕妙搭配:ROG Strix GeForce RTX 2070 SUPER O8G顯示卡
NVIDIA在去年陸續推出了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除了主打更高的效能以外,也同時為玩家帶來主流光追視覺效果,讓玩家能體驗更逼真的遊戲環境,後來又再度推出了加強版「SUPER」版本,進一步強化效能。其中,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針對GeForce RTX 2070 SUPER推出自家的ROG Strix GeForce RTX 2070 SUPER O8G顯示卡,整體設計上,顯示卡本身具備五層架構,分別是最外層的風扇殼、散熱片、強化框架、PCB板以及保護背蓋,整體的大小是採用2.7插槽的設計,也是為了增加散熱器的表面積所設計,額外的散熱空間也能為超頻帶來更多潛力。 在外觀設計上採用ROG系列顯示卡常見的三風扇設計,同時這次的風扇也採用ROG最新一代專為其高階顯示卡所設計的軸向式風扇,採用更小的風扇殼來容納更長的扇葉,並且用環形密封環提高向下氣壓,同時也強化性能、速度以及功率。另外,該風扇也支援0dB技術,可以讓顯示卡的核心溫度維持在55度以下時,完全停止軸向式風扇運轉,減少玩家在遊戲中減少聽到噪音的可能,溫度上升時風扇會自動重新啟動。 GeForce RTX 2070 Super目前作為NVIDIA 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陣容中,算是目前最為主流推崇的選項,它在1080p解析度下能夠擁有絕佳的穩定效能,而玩家即便將畫質拉高到1440p、甚至2160p解析度,GeForce RTX 2070 SUPER也能提供足夠的遊戲流暢度。此外,ROG的Strix GeForce RTX 2070 SUPER對比NVIDIA公版卡,還採用了三顆軸向式風扇設計,在散熱和噪音分貝表現方面能夠擁有更優秀的效果,在防疫期間玩家如果現階段需要購買高階顯示卡的話,不用特別砸大錢衝GeForce RTX 2080以上的版本,ROG Strix GeForce RTX 2070 SUPER就已經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了。 ●廠商名稱:華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名稱:ROG Strix GeForce RTX 2070 SUPER O8G ●官網: ●賣場: ●市售價:NT$ 19,990 ●促銷活動:即日起~6/30購買華碩GeForce RTX SUPER 全系列顯示卡,官網登錄送『ROG 潮流 T-shirt』,詳細訊息: https://www.asus.com/tw/events/infoM/activity_RTX-SUPER_Tshirt/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